案語

長期以來,古代漢語中的標點符號對於國人而言是極為陌生的,甚至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它們的存在,我也是其中之一。直到有一天,我偶然讀到了一部《中國古代標點符號發展史》,作者是文學博士、四川師範大學教授管錫華先生。以此延伸,我又找到了管錫華先生與安徽大學袁暉先生、岳方遂先生合著的《漢語標點符號流變史》。

自此以後,這兩部著作成為我每天不能釋手的重要讀物。起初,在強烈的求知慾及新鮮感的促使下,我只是簡略的快速翻看。書中嚴謹簡潔的文字告訴我,原來漢語的標點符號從我們已知最早的書面文字甲骨文開始,就始終伴隨於我們輝煌燦爛的漢語言之中,並且它最初的形態就已足夠豐富精彩。漢語延續數千年從未間斷,是世界上最古老傳承最久的文字,漢語標點符號雖然依附於書面文字,但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書面文字延續了多久,漢語標點符號就存在了多久。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漢語標點符號也在不斷的演變發展。這令我感到異常驚奇,不僅驚奇於古代漢語的博大精深,更驚奇於在此之前我竟然對其一無所知。隨後我與許多朋友談論關於古代漢語標點符號的問題,談論的對象來自各行各業,甚至包括成名已久的藝術家和學者,幾乎無人知道古代漢語標點符號的存在,即便有能言者也所知甚微。這裡我想引用管錫華先生1997年論著中的一段話:

“三千年漢語標點符號的發展,為新式標點符號的產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不少人則以為漢語新式標點符號是舶來品。實則,從起源來看,世界上現存最早最豐富的文獻文字即是中國殷商時代的漢語甲骨文,而甲骨文中就出現了標點符號,因此,漢語的標點符號起源最早。… …但我們不否認對外域有借鑒,如問號、嘆號等形體則不是漢語標點符號所本有的東西。漢文化光輝燦爛,不可自高自大,更不可妄自菲薄。”
管錫華
《古代標點符號發展史論綱》
《古汉语研究》1997年第2期

基於自己的無知,以及被這兩部著作所激發的強烈興趣,讓我感覺應該做些事情。至此,普及古代漢語標點符號的初步構思形成。經過長時間的研讀學習,我對古代漢語標點符號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建立一個純公益完全開放的古代漢語標點符號學術平台的想法逐漸萌生,「漢語標點數據庫」便是基於此想法而生成。

首先要感謝管錫華先生。早在1994年11月,管錫華先生在《文物研究》總第9輯發表論著《甲骨文語言層次的表達方式考論》,對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書面語甲骨文中語言層次的表達形式做了系統的研究,文中加入圖版事例,詳細講述了甲骨文中各種線號、留空以及重文號的使用;1995年第5期《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發表了《古代標點符號理論初探》,梳理了自漢代至清代的標點符號理論發展軌跡,並在該文中首次嘗試對古代標點符號的發展歷史劃分時代;1997年第2期《古漢語研究》又發表了《古代標點符號發展史論綱》,對中國古代標點符號發展歷史做了更進一步的深入研究,並明確提出了將古代漢語標點符號的發展歷史劃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先秦時期為萌芽期、兩漢時期為發展期、魏晉至唐五代為保守期、宋元明時期為成熟期、清代為拓展期;2002年10月,管錫華先生將他寫就的《中國古代標點符號發展史》出版,這部著作從甲骨文說起,訖於清代,對中國古代標點符號的發展歷史及前人所做的相關研究做了全面系統的梳理;同年9月,管錫華先生與袁暉先生、岳方遂先生合著的《漢語標點符號流變史》出版,該著作以“五四運動”為界,將漢語標點符號的發展歷史劃分為“舊式標點符號”和“新式標點符號”兩大部分,其中“舊式標點符號”部分,也就是從先秦到清代的部分,是由管錫華先生獨立編寫,“新式標點符號”第四章也是由管錫華先生編寫。因此,對於古代漢語標點符號這一課題,可以說管錫華先生是第一位系統深入研究的學者,並且基於先生廣博的學識和長期的研究,使這兩部著作的學術價值達到了難以逾越的高度。雖然如上所列之論著只是管錫華先生諸多著作的冰山一角,但足以讓我驚歎管錫華先生學問之宏闊,思想之深遠。如管錫華先生的師兄、著名古漢語學家、西南大学教授張顯成先生為《中國古代標點符號發展史》作序中所言:

“中國古代標點符號的產生、發展、演變史,是一大課題,研究這一課題具有重要意義。對這一課題進行系統研究並取得重大進展者是管博士錫華教授,他在過去一系列有關古代標點符號史研究的論文基礎上,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新進又撰成30多萬字的專著《中國古代標點符號發展史》,填補了中國古代標點符號發展史系統研究的空白,為漢語史研究做出了一大貢獻。”
張顯成
《中國古代標點符號發展史》序

毋庸置疑,管錫華先生在古代漢語標點符號這一領域的研究是開創性的,可謂前無古人,而後來者幾乎無法超越。夫子若此,吾輩幸甚,萬世幸甚。

在2002年《中國古代標點符號發展史》及《漢語標點符號流變史》出版之前,雖然無人像管錫華先生這樣將古代漢語標點符號的發展脈絡做全面系統的釐清,但不乏對某一時期或某一專項研究論著的發表。在此,僅將我所閱讀過的部分相關論著列舉如下:

陳海洋《我國古代標點符號考略》,《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1986年第3期

李正宇《敦煌遺書中的標點符號》,《文史知識》1988年第8期

陶元甘《中國古代的標點符號》,《文史雜誌(哲學與人文科學)》1989年12月27日

譚步雲《出土文獻所見古漢語標點符號探討》,《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3期

林穗芳《漢語“標點”的詞源和歷史演變》,《編輯學刊》1997年第4期

林穗芳《“標點”的詞源和概念(上)——兼論建立獨立的標點學科的必要性》,《語文建設》1997年第4期

林穗芳《“標點”的詞源和概念(下)——兼論建立獨立的標點學科的必要性》,《語文建設》1997年第5期

蕭世民蕭世軍《先秦時期標點符號考略》,《吉安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9年第4期

2002年之後,受管錫華先生為代表的諸多前輩學者的影響,關於古代漢語標點符號的研究論著明顯增多,包括2004年管錫華先生的碩士研究生蔣莉撰寫的碩士學位論文《楚秦漢簡標點符號初探》,以及2015年張顯成先生的碩士研究生馬骥撰寫的碩士學位論文《戰國楚簡標點符號研究》等等,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做出的學術價值極高的拓展性研究。近二十年來,隨著考古事業的快速發展,出土文獻的新發現越來越多,研究方法也更加科學;加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革新,全世界範圍內的圖書館、文博等機構先後建立了大量的數字資料庫;尤其是近年我國古籍保護工作的全面展開並已取得了豐厚的成果,使我們能夠研究和參考的文獻資料更加豐富且更容易獲取。古代漢語標點符號這一課題擁有了更加寬廣的研究基礎,同時也具備了再一次系統梳理的前提條件。這也是「漢語標點數據庫」之所以誕生以及存在的意義。

今年是2022年,是《中國古代標點符號發展史》和《漢語標點符號流變史》這兩部著作出版二十週年。二十年前,管錫華先生、袁暉先生、岳方遂先生用他們廣博的學識和長期的研究,使這兩部著作的學術價值達到了難以逾越的高度,成為漢語標點符號這一學科最為重要的參考書籍。早在1997年,林穗芳先生在其論著《“標點”的詞源和概念》中就提出了建立獨立的標點學科的倡議。但直至今日,雖然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熟練的應用標點符號,但對古代漢語標點符號卻知之甚少。

當此之際,在莫三刀先生的倡導下,我們共同發起並創建了「漢語標點數據庫」。「漢語標點數據庫」以《漢語標點符號流變史》的時代劃分為主體框架,在諸多前輩學者的研究基礎上,做更進一步的完善和補充,力求建設一個專業的學術共享平台。我們希望利用這一平台收集整理中國古代所有出現過的標點符號和具有標點功能的書寫方式,以及前人在此方面的相關研究,並將其完全開放且免費的呈現給所有人,希望藉此為相關研究的學者及愛好者提供資料參考。同時,作為漢語標點符號科普視頻《標點春秋》系列,將會是對「漢語標點數據庫」所載內容的解讀和分享,只為傳播古代漢語標點符號的相關知識。如果您對「漢語標點數據庫」或《標點春秋》視頻有什麼想法或建議,希望您通過「漢語標點數據庫」投稿欄中提供的郵箱告訴我們,我們非常期待並感謝您提出的寶貴意見。如果您對漢語標點符號這一課題感興趣,我們非常歡迎您的加入,您也可以通過郵件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期待更多賢學友的加入,一起共創「漢語標點數據庫」,為我們輝煌燦爛的漢語言學科貢獻一份力量。

高書妍
壬寅年仲夏
於成都若檏書房